不是天天在公司拿保底工資,就是干著一份十分沒有發展空間的活,所以到了30歲很多人不自覺的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。
住家隔壁的老張,就差不多是這樣。
看著自己的身邊人禿頂的禿頂,發福的發福,然后再看看自己雖然沒干成什么大事,但至少外形還沒走樣,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。
但翻開歷史書,看到30歲的馬云還活的比較掙扎,整日為收支平衡奔命。30歲的任正非還在當基建工程兵,就連柳傳志也是在他40歲的時候才下海創立的聯想。
感覺30歲之前沒混好的人多得事,這樣一想隔壁的老張,又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。感覺自己也可以像他們一樣干一番事業。
所謂臥薪嘗膽,老張決定要重新干一番事業,于是想換個工作,換個行業試一試,于是老張崛起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學習個職業技能。
學個什么好呢?聽說這幾年IT行業火爆,干IT準備錯,但是自己呢腦子不是太靈性,又不想寫代碼,所以報了個UI設計來學。
就這樣,30歲的老張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。
那在此不僅要問,30的人了,還適合轉行學UI嗎?
如果你跟老張一樣已經是在30歲左右徘徊的人,那在轉行之前一定要搞清楚一些問題比較好?
比如:
為什么要轉行?
我是真的熱愛這個行業嘛?
轉行之后的工作和現在比起來是否真的更好?能堅持嗎?
一般來說想要轉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對現在生活工作的“不滿”,一個可能是因為工資少,二是因為工作不順心。
大家都想改變一下生活的現狀。
除了想改變現狀以外,還要看看自己是否熱愛這份工作,長期做設計是否能堅持,如果只是圖一時的高薪什么的,其實也很難堅持,很難取得成績。
所以在我看來30歲轉行UI應該遵循這樣的邏輯:熱愛>薪資>現在。
畢竟熱愛之后還是要解決溫飽問題的。
以前看武俠小說的時候就明白,有一技傍身的角色都不容易死,所以學好了UI也就算有一技傍身了,哪怕是以后因為年紀大了,不適合做IT行業了,也能退而求次的做電商設計、平面設計、海報設計等等。
總之只要學好了技術,其實是不愁找不到飯碗的。
但是有個關鍵的問題不能忽略,那就是時間!
畢竟不年輕了,需要花比以前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練習,況且UI設計也是一個需要時間來沉淀的職業,所以如果想好了,就要立即抓緊時間行動起來,不要總是以明天來作借口,畢竟“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”。
30~35歲,是人在職場發展的分水嶺,它不僅決定著一個人能在職場上走多遠,更決定著你在人生下半場是優秀的閃耀還是平庸的齷齪。
而在未來的科技走向中,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將會代替一些基礎的工作,一些初級的工作者的生存空間將受到擠壓,但是UI設計就不同,UI設計師需要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對產品的解答。
這一點是人工智能目前還做不到的,畢竟機器和人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于“缺愛”。
如果你跟老張一樣年近30,且打算學UI設計的話,那一定要努力,努力,再努力,最好是要有一些存款,能夠保證在脫產的4-5個月的時間里,日常生活開支,不會受太大的影響。
此外就是要注意培養自己的藝術感覺,可以多看看畫展和優秀作品,因為跟代碼的高精度相比,UI更追求的是藝術造詣。
同時還要給自己指定一個完整的學習體系,分階段的學習可以讓自己的目標更明確。
要比一般人努力多倍以上,人家一天學二小時,你就做到學四個小時,人家在休息的時候,你得繼續學習。(說真的,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)
30歲的時間非常寶貴,沒有對UI設計工作的熱愛和學習的恒心,只是胡亂學習UI的話,就不建議來學習了,還不如利用這些寶貴的時間去做一些其他的事,些許也能成功。